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擦亮小城鎮” 規劃
2021-11-05 11:28:51 ()次瀏覽
01 項目背景解讀

天鵝洲位于長江“九曲回腸”的荊江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北部,江漢平原南緣,與石首城區隔江相望。處于長江流域中心地段,具有可以輻射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發展區位。 天鵝洲距石首市區、荊州市區以及宜昌市交通通行時間均只有2-3小時的車行時間,輻射武漢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并且通行時間控制在3-4小時內,擁有良好的交通區位。



《石首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根據《石首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總體布局 規劃形成“一心一帶五組團”的旅游空間結構體系 一心:城市旅游管理與服務中心 一帶:濱江旅游休閑觀光帶 五組團: 頂級生態鄉村旅游組團 養生度假鄉村旅游組團 文化探秘鄉村旅游組團 農業休閑鄉村旅游組團 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組團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屬于五組團中頂級生態鄉村旅游組團


02 現狀條件分析
1 地質地貌
天鵝洲位于長江“九曲回腸”的之地,江漢平原、灘涂濕地、長江故道蘊藏在天鵝洲中。 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多偏南風,天氣炎熱;春季、初夏、晚秋多降水,常出現春雨、梅雨和秋雨。 沉水植物天鵝洲長江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屬典型的近代河流相沖積、洪積物堆積而成天鵝洲經濟開發區的洲灘平原,土壤形成的歷史不長,成土母質以砂質粘土為主,發育的土壤為草甸土土類。 天鵝洲資源豐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重要的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鵝洲擁有野生動植物557種,擁有野鳥155種,除麋鹿、江豚(白鰭豚)外,還有白鷺、猴面鷹、中華鱘、娃娃魚等國家(或省級)珍稀保護動物。 開發區轄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生態旅游天堂”。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態、旅游價值。
2 文化民俗
跳三鼓”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主要流傳在我市石首市和江陵縣。跳三鼓由民間喪葬風俗“跳喪鼓”發展衍變而來。按清道光年間的《長樂縣志》和清光緒年間的《江陵志余》記載,跳三鼓在石首地區流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湖北曲種,又名“荊州說鼓”。流行于湖北荊州地區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等縣,與石首鄰近的湖南幾個縣也有流傳。傳說鼓子源于戲曲音樂,形成于清同治年間。早期藝人都是戲班中文、武場面的伴奏者,在不能演出時,往往三五相聚,靠清唱來賣藝。后來逐漸改為單獨演唱,一人掌握嗩吶、鼓、單鈸、醒木4件樂器,多在春節和秋收以后應農民邀請演唱。以后又出現了一些流浪藝人沿門說唱,減掉了單鈸和醒木。現在,舞臺上演出的說鼓子,除獨腳班外,還有2人或3人的表演形式,上手打鼓說唱,下手吹嗩吶伴奏,并進行插白或答詞。
荻筍是一種自然生長于長江中下游洲灘的野生植物
包括中共江南縣委員會遺址、江南縣蘇維埃政府遺址、共青團(童子團)石首縣代表大會遺址、紅軍后勤倉庫遺址、兵工廠遺址、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三戶街駐隊遺址、四十五團收編方以成部遺址、李加夫故居等


03 規劃定位及目標
秉承以問題導向、標本兼治;彰顯特色、延續風貌;專業協作,多規銜接的原則


04 規劃策略
文化功能策略


交通策略


景觀策略
以點連線、線成面在天鵝洲區域增強文化標識、塑造特色IP形象


文化策略
打造蘊含自然人文底蘊環境的城鎮風貌


05 規劃方案
風貌軸線及結構圖


道路整治提升



城鎮風貌環境整治


垃圾治理
垃圾收集站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封閉的居住小區內,宜設置收集站。
2 居住小區或村莊超過5000人時,應設置收集站。
3 居住小區少于5000人時,可與相鄰區域聯合設置收集站。
4 鎮(鄉)建成區垃圾日產量超過4t/d時,宜設置收集站。


導向標識系統設計
導向標識系統是在環境中指導人們活動行為的安全、合理、秩序化的環境公共設施。


標識牌設計


建筑及街道風貌整治
街道立面整治


街區重要節點提升


蓮樂園


逸舟園


曲項園


曲項園效果圖


鎮景觀地標

入口景觀改造

景觀小品改造

水系修復
污水治理

水系修復


天鵝洲位于長江“九曲回腸”的荊江北岸,湖北省石首市北部,江漢平原南緣,與石首城區隔江相望。處于長江流域中心地段,具有可以輻射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發展區位。 天鵝洲距石首市區、荊州市區以及宜昌市交通通行時間均只有2-3小時的車行時間,輻射武漢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并且通行時間控制在3-4小時內,擁有良好的交通區位。



《石首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根據《石首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總體布局 規劃形成“一心一帶五組團”的旅游空間結構體系 一心:城市旅游管理與服務中心 一帶:濱江旅游休閑觀光帶 五組團: 頂級生態鄉村旅游組團 養生度假鄉村旅游組團 文化探秘鄉村旅游組團 農業休閑鄉村旅游組團 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組團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屬于五組團中頂級生態鄉村旅游組團


02 現狀條件分析
1 地質地貌
天鵝洲位于長江“九曲回腸”的之地,江漢平原、灘涂濕地、長江故道蘊藏在天鵝洲中。 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多偏南風,天氣炎熱;春季、初夏、晚秋多降水,常出現春雨、梅雨和秋雨。 沉水植物天鵝洲長江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屬典型的近代河流相沖積、洪積物堆積而成天鵝洲經濟開發區的洲灘平原,土壤形成的歷史不長,成土母質以砂質粘土為主,發育的土壤為草甸土土類。 天鵝洲資源豐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重要的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天鵝洲擁有野生動植物557種,擁有野鳥155種,除麋鹿、江豚(白鰭豚)外,還有白鷺、猴面鷹、中華鱘、娃娃魚等國家(或省級)珍稀保護動物。 開發區轄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生態旅游天堂”。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態、旅游價值。
2 文化民俗
跳三鼓”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主要流傳在我市石首市和江陵縣。跳三鼓由民間喪葬風俗“跳喪鼓”發展衍變而來。按清道光年間的《長樂縣志》和清光緒年間的《江陵志余》記載,跳三鼓在石首地區流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湖北曲種,又名“荊州說鼓”。流行于湖北荊州地區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等縣,與石首鄰近的湖南幾個縣也有流傳。傳說鼓子源于戲曲音樂,形成于清同治年間。早期藝人都是戲班中文、武場面的伴奏者,在不能演出時,往往三五相聚,靠清唱來賣藝。后來逐漸改為單獨演唱,一人掌握嗩吶、鼓、單鈸、醒木4件樂器,多在春節和秋收以后應農民邀請演唱。以后又出現了一些流浪藝人沿門說唱,減掉了單鈸和醒木。現在,舞臺上演出的說鼓子,除獨腳班外,還有2人或3人的表演形式,上手打鼓說唱,下手吹嗩吶伴奏,并進行插白或答詞。
荻筍是一種自然生長于長江中下游洲灘的野生植物
包括中共江南縣委員會遺址、江南縣蘇維埃政府遺址、共青團(童子團)石首縣代表大會遺址、紅軍后勤倉庫遺址、兵工廠遺址、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三戶街駐隊遺址、四十五團收編方以成部遺址、李加夫故居等


03 規劃定位及目標
秉承以問題導向、標本兼治;彰顯特色、延續風貌;專業協作,多規銜接的原則


04 規劃策略
文化功能策略


交通策略


景觀策略
以點連線、線成面在天鵝洲區域增強文化標識、塑造特色IP形象


文化策略
打造蘊含自然人文底蘊環境的城鎮風貌


05 規劃方案
風貌軸線及結構圖


道路整治提升



城鎮風貌環境整治


垃圾治理
垃圾收集站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封閉的居住小區內,宜設置收集站。
2 居住小區或村莊超過5000人時,應設置收集站。
3 居住小區少于5000人時,可與相鄰區域聯合設置收集站。
4 鎮(鄉)建成區垃圾日產量超過4t/d時,宜設置收集站。


導向標識系統設計
導向標識系統是在環境中指導人們活動行為的安全、合理、秩序化的環境公共設施。


標識牌設計


建筑及街道風貌整治
街道立面整治


街區重要節點提升


蓮樂園


逸舟園


曲項園


曲項園效果圖


鎮景觀地標

入口景觀改造

景觀小品改造

水系修復
污水治理

水系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