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及落實好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和目標
2021-11-12 14:47:43 ()次瀏覽
美麗鄉村建設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時提出的。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理念,明確提出了“五位一體”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符合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望,符合當今世界形勢和國情。只有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但是,要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美麗鄉村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我國農村地域和農村人口占中國的絕大多數,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必須加快建設美麗農村的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管理和保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增加農村經濟收入,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協調城鄉協調發展和同步發展,切實提高農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方向
抓好規劃編制:按照全域理念著眼長遠發展,修編完善全縣鄉(鎮)村莊布點規劃,科學確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個行政村原則上規劃建設個中心村。圍繞“三區一園”、“四類村”和農村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業規劃。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個模式、不用城市標準和方式建設農村,做到依山就勢、聚散相宜、錯落有致,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和產業發展等因素,保留建設和發展空間,引導農民集中在中心村。新建房屋面積不得超過政策規定的標準,嚴禁在村莊規劃區外新建房屋。
改善農村環境:在美麗鄉村總體規劃中,危舊房、豬舍、廁所、院墻必須無償拆除。對村莊內河流、溝渠、池塘進行清污,對水塘進行擴挖,房前屋后垃圾進行清理。對村莊內現有樹木進行保護,利用不宜建設的廢棄場地和路旁、溝渠邊、宅院及宅間空地,采取小菜園、小果園、小竹園、小茶園等形式進行綠化。對村莊電力、通訊等桿線進行整理,確保桿線整齊規范。結合環境保護、清潔工程、小農用水、沼氣等相關工程,綜合改造農民水族館,將上水條件轉變為沖廁。由村民理事會牽頭,確定衛生保潔人員或采取輪戶保潔辦法,配備垃圾清掃收集工具,建立衛生保潔、“門前三包”等制度,督促村民主動做好房前屋后衛生保潔,自覺清除村莊內垃圾雜物,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公共活動場地、道路、河道無垃圾、無雜物。

統一房屋風貌:按照當地建筑風格對已建房屋進行統一改貌,墻以白色為主、瓦以灰(紅)色為主、屋頂以坡面為主美麗鄉村示范點房屋風貌統一率要達。整治過程中,可保留連續紅色瓷磚。新建房屋要嚴格按照住建部門提供的建房圖紙,統一建筑風貌。
完善基礎設施:根據鄉村聯動示范鄉建設規劃,鄉村聯動工程重點建設“一線一面一街”即:316國道石陂入口至鎮區一線景觀、綠化亮化、排水排污設施建設,鎮區老街街道排污排水管網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設以及沿河線一線景觀、綠化亮化建設等。
配套服務功能:按照中心村建設標準美麗鄉村示范點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公共服務,包括中小學、幼兒園、衛生所、文化站(或文體活動室)、圖書室(或農家書屋)、鄉村金融服務網點(或便民自動取款機)、郵政所(或郵政便民點)、農村綜合服務社(含農資店、便民超市項)、農貿市場(或集貿點)、公共服務中心項基礎設施即公交站、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設施、公廁。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應盡可能靠近村莊的幾何中心,以方便居民使用。
做強產業支撐: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大力發展煙葉、草莓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村。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串聯美麗鄉村旅游線路,發展星級農家樂,加強旅游休閑產業村建設。依托村級現有的傳統工業基礎,積極發展木材、竹制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強特色產業村建設。挖掘鄉村文化元素,對村莊內的古民居、祠堂、牌坊等歷史遺存予以保護性修復,做強文化特色村。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我國農村地域和農村人口占中國的絕大多數,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必須加快建設美麗農村的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管理和保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增加農村經濟收入,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協調城鄉協調發展和同步發展,切實提高農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方向
抓好規劃編制:按照全域理念著眼長遠發展,修編完善全縣鄉(鎮)村莊布點規劃,科學確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個行政村原則上規劃建設個中心村。圍繞“三區一園”、“四類村”和農村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業規劃。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個模式、不用城市標準和方式建設農村,做到依山就勢、聚散相宜、錯落有致,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和產業發展等因素,保留建設和發展空間,引導農民集中在中心村。新建房屋面積不得超過政策規定的標準,嚴禁在村莊規劃區外新建房屋。
改善農村環境:在美麗鄉村總體規劃中,危舊房、豬舍、廁所、院墻必須無償拆除。對村莊內河流、溝渠、池塘進行清污,對水塘進行擴挖,房前屋后垃圾進行清理。對村莊內現有樹木進行保護,利用不宜建設的廢棄場地和路旁、溝渠邊、宅院及宅間空地,采取小菜園、小果園、小竹園、小茶園等形式進行綠化。對村莊電力、通訊等桿線進行整理,確保桿線整齊規范。結合環境保護、清潔工程、小農用水、沼氣等相關工程,綜合改造農民水族館,將上水條件轉變為沖廁。由村民理事會牽頭,確定衛生保潔人員或采取輪戶保潔辦法,配備垃圾清掃收集工具,建立衛生保潔、“門前三包”等制度,督促村民主動做好房前屋后衛生保潔,自覺清除村莊內垃圾雜物,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公共活動場地、道路、河道無垃圾、無雜物。

統一房屋風貌:按照當地建筑風格對已建房屋進行統一改貌,墻以白色為主、瓦以灰(紅)色為主、屋頂以坡面為主美麗鄉村示范點房屋風貌統一率要達。整治過程中,可保留連續紅色瓷磚。新建房屋要嚴格按照住建部門提供的建房圖紙,統一建筑風貌。
完善基礎設施:根據鄉村聯動示范鄉建設規劃,鄉村聯動工程重點建設“一線一面一街”即:316國道石陂入口至鎮區一線景觀、綠化亮化、排水排污設施建設,鎮區老街街道排污排水管網及房屋立面改造提升建設以及沿河線一線景觀、綠化亮化建設等。
配套服務功能:按照中心村建設標準美麗鄉村示范點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公共服務,包括中小學、幼兒園、衛生所、文化站(或文體活動室)、圖書室(或農家書屋)、鄉村金融服務網點(或便民自動取款機)、郵政所(或郵政便民點)、農村綜合服務社(含農資店、便民超市項)、農貿市場(或集貿點)、公共服務中心項基礎設施即公交站、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設施、公廁。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應盡可能靠近村莊的幾何中心,以方便居民使用。
做強產業支撐: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大力發展煙葉、草莓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村。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串聯美麗鄉村旅游線路,發展星級農家樂,加強旅游休閑產業村建設。依托村級現有的傳統工業基礎,積極發展木材、竹制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強特色產業村建設。挖掘鄉村文化元素,對村莊內的古民居、祠堂、牌坊等歷史遺存予以保護性修復,做強文化特色村。